5月23日,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来到盘锦市辽河口湿地南小河黑嘴鸥繁殖区,这里有着他深深的牵挂。
1991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李玉祥成为首批黑嘴鸥观测团队成员。那段日子,李玉祥终日与狂风、烈日、滩涂相伴,奔走在寻找、追逐黑嘴鸥踪迹的路上。
“黑嘴鸥是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意义重大。”李玉祥说,对黑嘴鸥的研究必须在繁殖地进行,黑嘴鸥对繁殖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多在碱蓬草生长的湿地筑巢繁殖。
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初,湿地大量流失,黑嘴鸥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全球黑嘴鸥可观测到的数量仅有2000余只,盘锦是最大的繁殖地,种群数量也只有1200只左右。为了给黑嘴鸥一个温暖的家,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带领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者们,用30年时间建设黑嘴鸥的家。
黑嘴鸥每年春天飞到盘锦南小河,自由地觅食、嬉戏、休整、繁殖,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千余只增长到目前的上万只,它们在辽河口湿地获得了重生。
李玉祥是辽沈晚报30年的读者,多次参与由省精神文明办组织、辽沈晚报协办的百万志愿者圆百万“微心愿”活动。
“为保护黑嘴鸥,盘锦市政府从1993年就专门安排410万元资金试验性地建设了人工繁殖岛,2004年成立南小河管理站,”李玉祥介绍:现在黑嘴鸥保护区建设总面积为9100亩,每年都逐步升级对黑嘴鸥的保护。”
“大家都爱护生态环境,给黑嘴鸥一个温暖的家是我们团队的‘微心愿’。”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说。
辽沈晚报、辽宁文明网特派盘锦记者徐刚文并摄
李玉祥林业盘锦市